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查询

西安事变造句

用“西安事变”造句子 怎么造?
“西安事变”词语共收录 10 条精美句子,“西安事变”的解释为:亦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继续进行内战。被蒋调到陕甘一带进攻红军的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十七路军认识到剿共”没有出路,与红军实现了停战,并要求蒋联共抗日。同年12月4日,蒋到西安督战。张、杨在向蒋屡次进谏无效后决定兵谏”,于12日发动了西安事变,在临潼华清池扣留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等八项主张。16日,中国共产党应张、杨电请,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到西安调停,争取蒋介石抗日。经过周恩来等多方面的耐心工作,迫使蒋于24日接受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条件。25日,蒋在张学良陪同下被释放回南京。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全国抗日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一起重要事件,标志着抗日战争从分散抵抗逐渐转变为全面抗战的局面。
2、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它标志着国共两党达成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共识。
3、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一件重大事件,它在抗日战争期间揭示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4、在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意外地与共产党达成了协议,这一举动对整个国家的未来产生了深远而多余的影响。
5、在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一次举足轻重的行动,改变了战争的走向。
6、在中国历史上,西安事变是一次发生在1936年的政治事件,他促使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的合作。
7、战火纷飞的西安,岁月的痕迹在城市的街道上交织,古老的城墙依然屹立,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西安事变成了时光的注脚,一幕幕动人的场景在记忆中闪现:乱世的纷扰中,青年勇士们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守护家国,他们的胸怀中蕴藏着无尽的坚毅和信念。
8、并严词警告张学良“应念国难家仇,悬崖勒马”,陪同蒋介石回南京,以谢罪国人;同时明确定性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是“名为抗敌,实则自坏长城”,是“国家民族之罪人”。
9、国民党应为祖父杨虎城平反昭雪西安事变主角之一的杨虎城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至今内幕仍然没有全面公开。
10、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至1937年1月25日期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这一事件的句子可以是:“西安事变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揭示了国内各方力量之间的博弈,同时也为国共两党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补充纠错
上一个造句词语: 西安市
下一个造句词语: 西澳大利亚
“西安事变”词语的近义词 补充纠错
“西安事变”词语的反义词 补充纠错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