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为他在朝廷地位高,所以他被授权按察使的职位,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的表现。 |
2、布政使是清代官职的一种,负责管理地方行政事务和监察地方官员的职务。 |
3、他作为按察使,负责监督地方官员的职责执行情况。 |
4、这个地方官利用职权收受贿赂,违反法律。 |
5、豪强地主这样干,总是要有官府方面的支持,如果是大利所在,他们和坐地分赃的地方官吏勾结起来,甚至把这支持直接通到专制的皇帝这个封建地主阶级的总代表。 |
6、各朝代都规定全国官吏的任免权掌握于中央,各地县官必须由其他地方的人担任,地方官不能自用僚佐等,使中央集权制十分严密。 |
7、京官迷恋戏院捧“戏子”为乐,“征逐歌场,习俗日流于浮荡”;高官则署衙内自养戏班,奢靡妄费;地方官吏籍口年节,雇觅戏班,寻欢作乐。 |
8、京官迷恋戏园捧“戏子”为乐,“征逐歌场,习俗日流于浮荡”;高官则在署衙内自养戏班,奢靡妄费;地方官吏借口年节,雇觅戏班,寻欢作乐。 |
9、当然,如果有其它行业更符合政绩的“短平快”自利要求,也许地方官员在具体产业选择上会有变化。 |
10、而且现在的大唐朝李渊的二皇子李世民励精图治,与民休息,不误农时,同时整顿官吏,派遣得力的地方官管制中土大唐治下的几十个州郡。 |
11、各地州郡对贼军避之莫及,只要贼军没有流窜到自己的辖区,地方官员就弹冠相庆了。 |
12、后来,他做了地方官,不负众望,为地方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
13、明初政府非常重视黄册的编制工作,如出现漏失、隐瞒等舞弊行为,对地方官吏要严法惩办,往往处以斩首或极刑。 |
14、如子明兄所言,则议会之作用,是监督地方官横行不法,欺下瞒上;督促地方官在政绩上有所作为,防止庸庸碌碌之辈窃居高位。 |
15、对,这里面不光是看守所的守卫是这样的,就连里面服刑的很多犯人也都是这样,这老夕家在这里的势力太恐怖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地方官能做成这样的。 |
16、当然,从历史长河中考量,不难发现,“防民之口胜于防川”乃是绵延的传统,还影响着不少地方官员的思维。 |
17、接受采访的人士多认为,问责风暴的确在山西官场形成震撼效应,对官商勾结也形成一定的遏阻作用,出于自身仕途考量,地方官也要把安全生产放到重中之重。 |
18、郡侯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官职,他们管理着一片地区的政务和民生。 |
19、朔参官是古代中国官制中的一种职务,主要负责辅助地方官员管理地方事务。 |
20、巨鹿侯,历史上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地方官员,他以其明智和公正而为人所称道,统治下的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而和谐。 |
21、县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教育制度,它是在县级行政单位设立的学校,培养地方官员和士人。 |
22、右迁指的是在古代中国文官官员职位中由一级地方官员升迁到二级地方官员的过程。造句如下:
在古代中国,许多文官官员都渴望着能够右迁,因为这代表着他们在政治生涯中的一次重要晋升,带来了更大的权力和责任。 |
23、都察院是古代中国官制中的一种机构,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的廉政和政绩,确保政府的公正与效率。 |
24、县学乃是中国古代制度下,地方政府设立的学校,旨在培养和选拔地方官员,如同明清时期的县试,是一座承载着乡里子弟梦想的智慧殿堂。 |
25、甸侯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官职,代表着地方政权的一种形式。 |
26、郡旄,是古代中国一种用于标识地方官员身份的特殊冠帽。 |
27、佥都御史是古代中国官制中的一个职位,负责管理地方行政和司法事务。以下是一个造句:
在古代中国,佥都御史是皇帝委派的高级官员,负责监督地方官员的行政和司法工作。 |
28、府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形式,常用于选拔地方官员。造句如下:
在府试中,他展现了扎实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华,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了当地一方的优秀官员。 |
29、府衙是古代中国的行政机构,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是地方官员办公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
30、府尹是古代中国的地方官员,通常负责管理一个地区的政务和司法事务。
句子:在古代中国,府尹承担着维护社会秩序和治理民生的重任,他们以公正的裁判和明智的政策为人民谋福利。 |
31、佥都御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的廉政,确保政府机构运转顺利。 |
32、坐曹,在古代中国,是指地方官署内审判和解决民事案件的地方。 |
33、府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的一种,由地方官府主办,考察地方士子的才学和能力。 |
34、府牌在古代是一种象征权力和地位的标志,就像这句话:“府牌高悬,昭示着这里是地方官府,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 |
35、刺谒在古代是一种礼节,就像这样使用在句子中:皇帝每年都会刺谒四方,以示对地方官员的关心和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