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一辈子只吃一种食物,却从不感到饥饿,为什么? |
因为他是在梦中吃的食物。
|
我有一个长长的尾巴,靠它来行走和攀爬。我会爬树、游泳和跳跃,但我不是猴子。我也会用尖尖的牙齿来咬东西,但我不是老鼠。猜猜看我是什么动物? |
树懒
|
有一个人在走廊上,突然感觉自己被观察。他快速转身却发现没有人在他周围,为什么? |
因为他自己是在一面镜子前行走,他看到的观察者其实是自己的倒影。
|
有一个人去旅行,他带了一把伞、一双太阳镜和一根钓鱼竿。为什么他带这些东西? |
因为他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伞是为了防止意外的下雨天,太阳镜是为了防止强烈的阳光刺眼,钓鱼竿是为了在旅途中钓鱼解闷。
|
有一座桥,桥上有四个人,他们分别是爸爸、妈妈、儿子和女儿。他们需要在五分钟内过完这座桥,但桥每次只能承受两个人的重量。爸爸和妈妈走得快,儿子和女儿走得慢。如果只有爸爸和儿子一起过桥,那么儿子会被吓到。如果只有妈妈和女儿一起过桥,那么女儿会被吓到。请问他们应该如何过桥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安全过河? |
首先,爸爸带着女儿过桥,然后爸爸带着灯返回。接着,妈妈带着儿子过桥,然后妈妈和女儿一起返回。接下来,爸爸带着妈妈过桥。最后,爸爸带着女儿返回,整个过程共计五分钟。
|
什么东西你不敢在别人面前拆开? |
答案:心脏
|
有四个人要过一座桥,桥只能同时承受两个人的重量,他们只有一个手电筒,过桥的速度不一样,A过桥需要1分钟,B需要2分钟,C需要5分钟,D需要10分钟。在黑暗中过桥的时候,每次必须有一个人才能拿着手电筒,他们必须在17分钟内全部过完桥。请问他们应该如何安排过桥的顺序? |
首先,A和B一起过桥,花费2分钟。然后,A回到起点,花费1分钟。接着,C和D一起过桥,花费10分钟。B拿着手电筒回到起点,花费2分钟。最后,A和B一起过桥,花费2分钟。总共花费的时间为2 + 1 + 10 + 2 + 2 = 17分钟。
|
有一个人站在一个房间的中央,四周没有窗户,也没有地板,只有一个灯和一个开关。他只有一根绳子,但是他无法够到灯和开关。那么,他该如何打开灯? |
他可以简单地打开开关,然后将绳子绑在灯泡上,让灯泡悬挂起来。
|
逢人只说三分话,语气决不软,一字脱口心中话。 |
手机语音助手
|
一个人走进一家餐馆,点了一份牛排,但吃饭的时候却哭了起来。为什么? |
因为牛排上面写着“请勿食用。”
|
什么东西一看到有人就躲起来,人走了就会出来? |
眼睛。
|
什么东西能够一口吃掉后,却还是会饱腹? |
一块布料。
|
什么东西,你越给它,它就越少? |
答案是“洞”。给洞填土,洞就越少了。
|
有一天,一个人走进一家餐厅点了一份汉堡包,吃了一半后,他突然觉得非常恶心,于是把剩下的一半都吐出来。为什么? |
这个人是在玩游戏,他吃的是一个虚拟汉堡包。
|
有一个人,他每天都看见同一个人,却从未见过他的脸。为什么呢? |
因为他是镜子前的自己。
|
有一个人站在一栋楼的一楼,他看到楼上的窗户开着,里面有一只猫在窗台上晒太阳。请问,这只猫是怎么上去的? |
这只猫是从外面的窗户进来的。因为题目并没有提到这栋楼只有一楼和楼梯,所以我们可以假设这栋楼有外部的楼梯或者其他途径,猫通过这些途径进入了楼上的窗户。
|
有一天,小明走进一家咖啡馆,点了一杯咖啡,却发现咖啡馆没有提供纸杯或者杯子。小明却成功喝到了咖啡,他是怎么做到的? |
小明用手接住了咖啡。因为题目没有提到小明不能用手接,所以他成功喝到了咖啡。
|
有一个人走进一个房间,看到桌子上有一个瓶子,瓶子里装满了水,但没有盖子。这个人怎么样才能不让水溢出来? |
他可以倒出一部分水,这样就不会溢出来了。
|
什么东西同时能装满和倒空? |
袜子!可以装满洗衣机,也可以倒空的时候抖出来。
|
有一天,音乐会上有100个鼓手,他们同时开始敲鼓。每10分钟,鼓手中的一半停止敲鼓,剩下的鼓手继续敲鼓。这样持续下去,问过多少时间后,只剩下一个鼓手在敲鼓? |
永远也不会只剩下一个鼓手敲鼓。因为每个10分钟都只会剩下一半的鼓手,但是无论过了多少时间,都会剩下至少两个鼓手。
|
什么东西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却从来没有碰过它? |
答案:答案是"昨天"。我们每天都经历"今天",但不可能碰到"昨天"。
|
一只狗从A点出发,向北走了20米,然后向东走了15米,再向南走了10米,最后向西走了5米。请问,这只狗离起点有多远? |
狗离起点是0米,因为它回到了起点。
|
有一个箱子里装满了鸡蛋,你无法数出箱子里到底有多少个鸡蛋,也无法打开箱子。请问,如何确定箱子里至少有一个鸡蛋? |
将箱子从一定高度的地方摔下来,然后观察是否有鸡蛋碎了。如果有鸡蛋碎了,那么至少有一个鸡蛋在里面。如果没有鸡蛋碎了,那么所有鸡蛋都是完好无损的。
|
有一天,小明走进一家鞋店,他看到一双鞋的标价是120元,但是他只带了100元。于是,他向店主借了20元,买下了那双鞋。过了一会儿,店主发现那双鞋原来是打折货,只需要90元。于是,店主找了小明10元。请问,小明最后实际花了多少钱买下那双鞋? |
小明实际上只花了80元买下那双鞋。因为他借了20元,然后店主找了他10元,相当于他只付了90元。
|